2008-03-31

鹿港趣事

六十多年前,國片有火燒紅蓮寺(荒江女俠傳)的影集,女主角紅姑為于素秋所飾演,片中為崑崙派與崆峒派兩派對立的情形,不但刀光劍影,更有「吐劍光」、「打掌心雷」等武打秘器。當時有一位陳姓中醫師迷上該片,在看病時也念念不忘。有一天他在開處方時,口中念念:「當歸兩錢,甘草三錢,待看掌心雷」,把病人下了一跳。有時他在藥單上寫著「劍光三錢,掌心雷兩粒」讓配藥的啼笑皆非。如果病人問東問西的話,他會說:「你再狡怪(狡滑)!我就要吐劍光,打掌心雷了!」。該片風靡一時,至今尚難忘懷。

屈原論

屈原,又名屈平,是戰國時代楚國的王族。曾官至三閭大夫,深受楚懷王器重。對內他制定國家的典章制度,對外則接待從各方來的諸侯,懷王很信任他。當時,有位上官大夫靳尚,嫉妒屈原的才能,想把他制定的政策據為己有,為屈原所拒絕。靳尚心有不甘,便向楚懷王進讒言說:「大王命令屈原訂定各項法令,全國上下沒有人不知道他,但是卻很少人知道大王。」懷王聽了非常生氣,從此便疏遠屈原。
屈原怨懷王不聽忠言,為小人所蒙蔽。他滿腔的愛國熱忱無法效忠國家,心中充滿了憂愁和憤慨。有一天,屈原去拜訪太卜鄭詹尹,希望鄭詹尹可以幫他解決心中的疑惑,究竟自己是應該忠心耿耿,保持誠正和樸實的心地?還是應該到處周旋逢迎,才不會陷於困境呢?(吾寧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但鄭詹尹聽了反而釋策而歎說:「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有一天,屈原來到汨羅江邊,漁夫見他被髮行吟,問他為何來到這個地方?屈原說:「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勸他應該與世推移,隨波逐流。屈原卻仍然堅持真理,不向奸佞妥協,不願讓自己高潔的情操,蒙受世俗的玷辱,所以就投汨羅江而死。
我每次讀到屈原的故事,都替他感到不平,也非常同情屈原愛國憂國的情操。西漢賈誼和太史公司馬遷都曾經為屈原寫賦作傳,賈誼認為屈原不應該自殺,應到別國發展,憑他的才幹,在他國一定可以飛黃騰達,施展他的抱負。太史公看了賈誼的觀點,也深有同感(史記.屈原列傳)。但是當我看到太史公的評論,更替屈原感到不平。太史公和賈誼的觀點都錯了,他們把屈原看做蘇秦、張儀之流,蘇秦、張儀乃出身貧賤的謀士,所以到各國遊說諸侯,尋求仕途的發展,但是屈原乃是楚國王族,也受過楚懷王的器重,當時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身分,他只是不能忍受懷王聽信讒言,使國事荒廢,而自己滿腔的愛國熱忱,又無法為國效勞罷了,他豈是貪圖富貴的人呢?
所以賈誼和太史公都不了解屈原內心的痛苦,不過,我對屈原的作法也深不以為然;世間懷才不遇如屈原的人太多了,遇到這種情形,應該韜光養晦,以待時機,豈可任意輕生而教壞天下的讀書人呢?須知世間賢臣能夠遇到明君賞識的機會,實在很不容易的,而且蒙國君器重的時日,也並非永遠的。君子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屈原既然是當時的大文學家,我認為他應該隱居著書立論傳之後世才對。

台灣古語--犒將(犒軍)

“犒將”或“犒軍”這個古老的閩南語,五十歲以下的人可能大多沒有聽過。犒將讀為靠(台語)將(台語大將的將),是一種犒祭某神明(如某王爺公)的天將天兵(即神明的兵馬)的祭禮(拜拜)。好像台灣大部份地方的人稱之為犒軍,而鹿港人則叫它做犒將。犒軍一語載於明代余邵魚所著《東周列國志》。古時戰國時代,秦國秦穆公暗中要攻打鄭國,在途中被鄭國的愛國商人弦高知道,弦高乃以二十頭肥牛假裝鄭國派來給秦國軍隊犒軍用的,秦將孟明視(左庶長百里奚之子)及白乙丙(右庶長蹇叔之子)以為鄭國已有準備,乃放棄此次的軍事行動,鄭國因而免於被秦國滅亡。犒將多在農曆初一、十五或神明生日以簡單的祭品祭拜,以保一家平安,如有需要亦可臨時為之。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台灣常受到美國空襲,由當時鹿港流行的一句話《中晝(中午)犒天兵,晚時(晚上)犒將》。即可想像那時鹿港人幾乎每天在犒將,以求平安無事。
四十多年前,先母任教於鹿港鎮海埔國民學校,寒假時學校員工組團要去橫貫公路旅行。我家佛堂的觀音畫像忽然掉落,先母以為觀世音菩薩有所暗示,乃放棄參加。當時鹿港長源醫院院長許讀醫師的公子也參加,許醫師的老母親聽到她的金孫(愛孫)參加時大驚,她恐怕其孫出外旅行發生意外,馬上買牲禮水果犒將,並祈禱神明(某王爺廟的王爺)派遣兵馬(即燒紙製兵馬,俗稱甲馬)去保護她的愛孫。是時學校遊覽車正在橫貫公路上行駛,可能因為天冷地滑路不熟,遊覽車一時失控掉落懸崖,幸好被離地約一二十公尺處的兩三棵大樹枝托住,方免於難。最令人驚訝的是,第一個從窗口爬出來的人竟然是許先生,全身絲毫無傷。車裡的人除了幾位有擦傷外,全部無事生還。事後,鹿港人咸謂鹿港的神明最盛(靈)。

2008-03-26

捨與恕

人之處世,對物以「捨」最難,對人則以「恕」最難,為什麼呢?因為每個人都想保有更多的東西,不用的東西尚且不想丟掉,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人家則更難。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沒有缺失,但是對別人的缺失,卻很容易指出,所謂「嚴以責人,寬以待己」,很多人都有自大的毛病,自以為了不起,稍微學到一點東西便沾沾自喜,稍有成就就眼高於頂,不知謙虛,而且不能體諒別人。人之智慧雖相差不多,但是因教育與環境的不同,到底還是有智與愚、賢與不肖的分別,以自己的程度來要求別人,一定多多少少會失望。如果常以恕待人,一切事情就會比較圓滿了。
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當捨即捨,該恕即恕的話,就接近聖賢了。做不到的原因在於過分的自私與我執,如果一個人想像自己明日就會死掉的話,那還有什麼東西不能捨棄呢?同樣的道理,如果想像對方明日就會死去的話,那還有什麼不可寬恕的呢?金剛經云:「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是菩薩。」,「我相」就是對自己的身分、地位及財富感到了不起,「人相」就是對別人因其身分、地位及財富的不同而有差別的看待。我人兩相不知害了古今多少讀書人,一個人如果有此兩相在心裡作祟,所做的事業就難免自私,所用的人多以親信為主,而不能重用才德之士,這樣難免變成公器私用而終無偉大的成就,甚至拖垮一生的令名,實在可惜。一個人能夠儘量避免私心,就更容易做到捨與恕,也更能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這樣就能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國,這種處處以國家、社會及人民為重的人纔是真正的讀書人,也就是目前社會最需要的人。

2008-03-19

病人有拒絕治療的權利

十多年前過世的普立茲獎得獎人九十歲的老作家米契納先生拒絕繼續洗腎的治療,寧願接受自然死一事,轟動全球。我認為國人應有新的認知:即拒絕洗腎治療是一回事,接受安樂死則是另一回事。在醫學倫理學裡面,有所謂「病人的自主權(Patient’s autonomy)」及「被告知後的同意 (Informed consent) 」的新觀念及知識。就是病人有知道病情及預後的權利,有知道治療的成功率及副作用的權利,以及有拒絕治療的權利。醫師必須與病人詳細討論後,方能行使更進一步的醫療行為,這表示醫療行為已從單方面變為雙方面的事情了。所以米契納老先生大概已經厭煩每星期兩三次的洗腎治療,想讓他的生命循由疾病的自然過程來結束,不必刻意去延長,也使他本人不必再接受痛苦。他的要求,並不是安樂死,而是拒絕治療,屬於病人的自主權,所以應受到尊重。安樂死(Euthanasia)現在普遍叫做協助死亡(Assisted death)亦稱為醫師協助死亡(Physician-assisted death),意即病人要求醫師施予某種醫療行為(為避免外行人濫用,恕不舉例說明)來提前結束病人的生命。目前各國爭議的對象,還是只針對重病瀕死的病人而言,也就是不堪病情的痛苦,而想提早結束生命的病人。而對那些長期無知覺的植物人及車禍意外受傷腦死的人,則尚有爭議,不在討論之中。醫師協助死亡,素為各國所重視及備受爭議但也沒有結論的一件事情。由於怕受到醫界的濫用,所以各國一直對安樂死採取保守的態度,未予法律通過使用。理論上,任何醫師由於病人的要求,逕自採取結束病人生命的行為,應視為謀殺。病人在病痛難忍的時候,實有生不如死的感覺,所以會一時衝動請求醫師結束他的生命,實際上,病人並無意早死。無論如何,好死還是不如歹活的。一旦病人痛苦減輕後,就不會再要求早死了。現在歐美各國所發生安樂死的案例,多發生在已有精神問題的病人身上,故不能視為病人理智的要求,醫師宜自約束,不宜輕舉妄動。美國某著名女電影明星在她的自傳裡面,首次透露她曾在她的醫生丈夫協助下,對她的弟弟施行安樂死,結果沒有成功。在各國及台灣,暗中行使安樂死的情形,沒有人真正知道。1995年在美國舉行的第六屆國際醫學倫理研討會中,與會學者也莫衷一是。我乃提出一些參考意見,得到與會者的贊同。即(一)病人應在意識清醒及無痛苦的情形下,反覆再三地提出要求。(二)病人已至瀕死且生命已無法再有效延續的階段。(三)病人應在主治醫師、精神科醫師、律師或公證人員、法師或牧師以及家屬等人的面前,非常理智且不受指示或威迫下重申其要求。如此經各方面會商討論後,再向司法機關申請核准,以表示尊重生命及鄭重其事。如此一來,或可使各方面皆感無憾。我在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每個月一次,主持“臨床醫學倫理討論會”,會中強調任何醫師應該隨時隨地以病人的利益為先,決不作出傷害病人的行為(Do no harm to the patient),同時舉出實例來討論,指出其錯誤的醫療行為,使年輕醫師避免重蹈覆轍,以免害人害己。嗚呼!“醫院,險地也”,醫療從業人員可不慎乎!

養生之道--相由心生,病由相生,與病共存

「人不可有病」!人最好不要有病!做醫師的最能瞭解患者的痛苦。有病不分輕重,小至酸痛,大至重病,其苦都是一樣的。是知:病之於人,乃人生四大苦(生、老、病、死)之中,最會折磨人的,甚至數十年之久,不得解脫,其苦也可知。但是「人不可無病」是上天的意思,人若不生病,則易生怠慢,不知警惕,甚至危害社會。佛家所說的「臭皮囊」的人身,有的很早就出問題,有的年紀很大了還是很健康。究其原因,不外乎先天與後天的因素。先天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及一些罕見的疾病,就是醫學進步的今天,有些還是讓醫師束手無策。至於先天體質上的遺傳,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則在中、老年的時候引發出其合併症。所謂後天的因素,就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沒有認真治療,每天暴飲暴食、導致肥胖、血糖過高、血脂肪過高、加上精神壓力、抽菸過多、不運動,最後引起許多疾病。最明顯的就是動脈硬化。動脈硬化嚴重在腦部,則引起中風;嚴重在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則引起冠狀動脈心臟病,輕者為狹心病,進一步則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有的合併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而死亡;嚴重在腎臟則引發腎血管性高血壓或腎機能不全,最後有的變成尿毒症而須要長期洗腎;嚴重在眼睛則引起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引起視力障礙最為常見;嚴重在四肢血管,則引起四肢循環不良,甚至需要截肢,亦多見於糖尿病患者及吸重菸者。人到了中、老年時,毛病不外乎動脈硬化所引起的一些毛病,另外就是高血壓、糖尿病、肺部氣管的變化,以及逐年增加的惡性腫瘤的疾病。究其原因,乃是一般人平時不在意,不保養,不治療而讓疾病提早生成的緣故。那麼平常如何保養預防呢?實際上病是無中生有的,可用「相由心生,病由相生」來解釋,「相由心生」一般的解釋是「心好,面相就會好」這是表面的相,另一方面是身體裡的相,它是指細胞裡面的DNA的一些排列及組織,相有所變化,就會影響細胞的變化,什麼地方特別有變化,則那個地方就會生病。心裡的不平靜,煩惱、焦慮、想去做壞事、甚至失眠,就會改變體內的相。從莊子的無情論所云「人若有情(即心情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就會內傷其身」導致上述所說的DNA的變化而成疾病,所以病是由長年有所變化的相而產生的。既然大家都會生病就要早期去察覺,從平時的身體檢查,可測知有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肺氣腫、胃腸疾病、甚至狹心症等毛病,並加以長期治療。台灣話用「破病」來形容一個人生病住院了,我認為最為貼切。一個人有病在身,就如身負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地危險,隨時可引發爆破而受傷甚至致命。同樣地,如果能夠小心翼翼地不去弄破身上的疾病,則可減少破病的痛苦及危險,也可延長壽命,這就是「與病共存」的智慧。老子認為三分之ㄧ的人因體質差而不能長壽,三分之ㄧ的人因體質好而可長壽,還有三分之一的人本可長壽而不能長壽,其原因在於把自己處於危險之地的緣故,例如經過有戰爭或有虎豹的地方,就會導致不必要的傷亡。同樣地,在醫藥這麼發達的今天,許多人還是不遵醫囑服藥,在寒冷的冬天,不吃藥就出去運動,本來有高血壓的,其血壓更高而發生腦中風,輕者半身不遂,重則腦出血而死亡;有狹心病的人就會引發胸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幸運的可及時送醫急救,撿回一條老命,有一半的患者不幸當場倒地不起而死亡;有過心肌梗塞的病人,因卻心機受損,長期有心臟衰竭及心律不整而在路上倒地猝死。有肺氣腫的人,因感冒而氣喘或導致肺炎;有胃及十二指腸胃潰瘍者發生胃腸出血。有病是可怕的,破病則更可怕。所以有病的人不但要避免不利於自己病情的時間與地方,平常一定要心平氣和。為什麼修心養性的人,不容易得病,也不容易破病,醫學上是有根據的,是可解釋的。蓋修心養性可使身體裡的交感神經活動(Sympathetic Nervous activation)不亢進,如果過度亢進,體內的catecholamine(兒苯酚胺)就會增加。catecholamine會使心跳加速、心肌肥厚、血壓增高、心律不整。而早上起床後4~6小時這段時間最為危險,因此時catecholamine較為亢進, 如果病人有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且最近患有失眠、焦慮、過度疲勞則易猝死。最近有德國學者認為一大早出去跑歩運動反不如睡回籠覺對身體來得好,正可以印證上述潛在的危險因素是如何的可怕。所以 “恬淡寡欲的心”,比較不會引起體內「相」的變化而致病,如果有病就要以逆來順受的心情來與病共存,則一樣可以延年益壽的。

避免置身於危地的老子哲學

冬天寒流一波一波的到來,溫度則忽高忽低,使有病的人增加「破病」的機率。老子說:「十分之三的人是生下就有長壽的體質,十分之三的人是生下沒有長壽的體質,還有十分之三的人有長壽的體質,因為不會避免到危險的地方,如有戰爭的地方,或有野獸的地方而遭受不測的命運」,同樣地,所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長期在吃藥保健,但是在冬天一時疏忽,輕者住院治療,重則當場倒地不起,使多年的保養,功虧一簣,是很可惜的。其原因在於「其不講預防之道也!」預防之道如下:1.冬天不要太早外出,因溫差過大容易引發血壓升高而中風。2.早起者應提早吃藥,如果不能睡回籠覺,則在房間平躺或靜坐休息。儘量不接聽電話、看有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以念佛、讀經為佳。尤其是有高血壓、狹心症、心律不整者更應嚴格遵守。3.飲食不要吃過鹹。食鹽過量,易有高血壓、水腫甚至肺積水的現象。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腎臟衰竭者最危險。4.冬天早晨、空氣刺冷,老人容易感冒、尤其患有慢性氣管疾病者,更易引起氣喘,不住院治療不行,住院治療有時也不能解決問題,尤其是有心臟病者更不容易治療。5.避免便秘現象。有狹心症、心律不整者,不要用力解便,以免產生意外。6.切忌暴飲暴食,有高血壓、少吃補品、人參;血脂肪中,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指數超過1000者,須少喝酒,尤其是合併有膽結石者,更易患急性胰臟炎。一切以清淡食物為宜。7.不宜太早去外面運動,太晚行房,且應避免激烈或時間過久的運動。8.有狹心症者如有胸痛時,除遵醫囑含硝化甘油舌下片外,應馬上到大醫院急診處觀察治療,以免有誤。
9.不要有生氣、焦慮等情緒問題,以免對病情有所有影響。

醫科?醬料?

話說日本時代(即日據時期),有位柯瑞奇先生,醫科畢業後,回到中南部掛牌開業,其診所叫柯瑞奇醫科。有一天,見一位鄉下佬手提一醬油瓶,進來醫院要搭豆油(買醬油)。年輕的讀者可能不知,以前鄉下買酒、買醬油,不像現在都是買整瓶,而是店家由大桶裡面分出來,依顧客需要多少而賣,這就叫做搭酒、搭豆油。是時,柯醫生看到有人想要買醬油乃大感驚訝,說:「這裡是醫院,怎麼想要買醬油呢?」老者說:「你外面的招牌不是明明寫著『阿端哥醬料』嗎?」。這就是以後醫科學生,自我介紹時,常自謙為「醬料」的由來,蓋「醫科」兩字,有時聽了讓人刺耳,改以醬料相稱,自有其風趣在。柯醫生,是否確有其人,不得而知、或為杜撰,以諷時人之看事情看得太快、不求甚解、任意曲解。我再舉一實例來讓大家一笑,話說有一位我鹿港同鄉,有一天(也是日本時代)坐汽車(即今之客運)到彰化,因為客滿,不得不站著,看到彰化街道一家掛紅色布條橫寫著「土民豕朝」,大為驚奇。蓋「土民豕朝」,台語意即「流氓之家」,實際上,招牌為「王氏家廟」,因為上面的部分被車窗遮住,乍看之下,變為「土民豕朝」,所以我鹿港人對一些曲解事物的人常以「『王氏家廟』,看作『土民豕朝』」,來比喻之。

何必殺蟻

大部份的人都見過螞蟻在地上或廚房裡爬,很多人為了清潔起見,有的人用掃帚掃掉,有的人用水沖掉,有的人甚至採用火攻,辦法不一而足,這樣一來,螞蟻死傷不計其數,而大家郤習以為常,不以為意,久而久之,愛惜生命的心漸漸地減少,這是不好的。螞蟻出來覓食,乃其求生之道。家有螞蟻,即表示家裡有食物餅屑掉在地上。大家不隨手拾起或掃掉,等到螞蟻出現,再想怪罪螞蟻,這是不對的。雖然掉落食物在地上是人們的無心之過,如果再殺螞蟻的話,無形中犯了涉嫌誘殺的罪過。防止螞蟻的方法,首重維持環境的清潔,地上有東西,應該馬上拾起或清掉。我一向吃飯很快,常常米粒掉到地上,我就馬上拾起來;如果掉在家裡地上,我自小就養成再放進嘴裡吃下去的習慣。如果地上螞蟻成群,也不必著急,只要把食物餅屑清掉,螞蟻自然會離開,或用紙張讓螞蟻爬上去,拿到外面放在空地上,螞蟻自然走開,根本不太費事。尤其家有小孩,大人應該在小孩面前表現人有好生之德,無形中小孩才會養成不殺生的習慣,這是最重要的,但是大部分的人多忽略了。身罹重病惡疾的人,更應該以不殺生為其養病之道。如果內心常有殺生的情緒,勢必會增加體內壞的荷爾蒙的產生,因而引發血壓增高,心臟衰竭,甚至嚴重的會因心律不整而猝死,或刺激體內異常細胞的增生而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家有螞蟻或蟑螂,固然令人討厭,如果減少掉落食物及餅屑或塞住許多通往水管的通路,皆可減少這些動物的出現,就不必常為這種事情而困擾了。而且有重病的人更應該避免舉辦慶生會,大宴賓客。殊不知,多做這種活動常會陷自己於“破病”的地步而不知。希望大家有所節制才好。上天有好生之德,而動物有相殺之心,人之不同於禽獸的是什麼呢?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所以在飯店聚餐時,大人不應該在小孩子面前專挑活蝦活魚來做菜,以表示自己是老饕一個,實際上是對自己對小孩都有不好的影響的。人本來應該不好殺生才對,而現代人的暴戾、好殺之心甚於古人,為什麼呢?因為受到不良的環境所影響的。今日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缺少以禮相待,更不必說去服務別人了,加上各種媒體多以淫亂、暴力的報導為主,缺少溫馨的主題,尤其電影的逼真動作,更使年青人不知不覺地受其影響而仿效之。以前新聞局電檢處尚作事有分寸,檢查有尺度,現在竟然比歐美更開放、更暴露的鏡頭都可以上映,名之為開通進步,不知其害死國人,比之吸毒更為嚴重,而其影響社會的安寧,更是不可以道理計的。

勿忘節儉美德

唐朝名宰相杜黃裳,為官正直廉明。當時淄青節度使李師古非常跋扈,有反叛的意念,但是心中畏懼杜黃裳,不敢馬上舉事,就命手下帶了重金來到宰相府,去探情形。使者在外面等候多日,不敢馬上送進去。有一天使者看到數位婦女從府中出來,衣著極為樸素,以為是府內碑女,打聽之下才知是宰相夫人及其隨從婢女,大為驚異,馬上回去告訴主人李師古。李師古乃改變他的主意,終身不敢改節造反。女子能夠節儉,她的丈夫就能廉潔,不會去貪取不義之財,她的子女就不會自小養成奢侈浪費的習慣而害了自身,於公於私皆有好處。近年來,社會上流行時尚,婦女們競相購買高價位名牌貨,單單一個皮包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以前的有錢人家的子女崇尚樸實,不買高級名品為榮,在同學朋友間,更恥於穿名牌貨或開名牌車,官夫人更是非常節制自己,而富豪人家的婦女,也是怕別人講話而不輕易顯露其珠寶或貴重的服飾。但是,今日的媒體,不去報導有關倫理道德的善人善事,只會報報導一些名媛的服飾多貴重、多豪華,無形中因而助長奢侈的風氣。宰相夫人儉樸,就知道宰相是廉明不收賄的,一些籓鎮大臣就不敢隨意造反,眾多人民因之免於生靈塗炭。同樣地,官夫人儉樸,其丈夫就會廉潔,就沒有官商勾結的事件。今日的婦女,多忽略了「儉」是安邦興家的基本之道。我希望大家繼續把它發揚光大,讓這個社會更健康。

慢慢地跑

四十多年前,正當醫科二年級,外國語文,德文為必修(一年),拉丁文則為選修,多在下學期上課,雖為選修,但絕大多數同學都來上課,因為大家聽說三年級的大體解剖學裡面的專有名詞都是拉丁文,所以大家也不敢疏忽;當時我們的拉丁文老師為龔士榮神父;龔神父身材中等、微胖、皮膚白晢、圓臉、禿頂,戴一付黑色圓框的眼鏡,眼鏡後面有一雙和藹慈祥的大眼睛,聲若洪鐘,教學非常認真,第一堂課,講義第一句「Festina lente」,意思為慢慢的快跑,蓋 festina 為 hurry;lente 即 slowly,就像一千五百公尺賽跑一樣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所以同學對 Festina lente 印象特別深。話說七年級時,有一次我從台大醫院欲往台大校總區一趟,就在立法院公車站遇到久未見面的龔老師,我即上前行禮鞠躬說:「二年級時,曾學拉丁文於先生門下,今夏行將自醫科畢業,當年先生諄諄教導,至今還歷歷如繪,心中萬分感激」,龔老師當時,非常高興,慨嘆時間過得真快,且曰:「學醫須時七年,想來倒也是相當一段時間」,我乃應聲說:「Festina lente」,老師不期此小子居然還記得這一句,只見老師眼睛張得大大的,先呈驚訝後現微笑,頷首曰:「誠然!誠然!」。上車後,車子一路搖晃,我們也一邊閒聊,我說:「這些年來,年事漸長,嘆光陰之易逝,傷本身之無成,每晚睡前,想起老師課堂上所說羅馬大將Titus 的名言『Diem perditi(今天又過去了)』,不禁要感嘆一番」,老師說:「年青人有此志氣很好,但今之世上多是密醫,庸醫之流,不講醫德良心的,真是害人匪淺」,我即拱手答說:「O! tempora,O! mores,(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此時老師眼睛張得非常大,半晌才說:「你還記得不少啊!」,正好此時車子已近台大,想起自己所知有限,肚子裡所知道的三句拉丁文已全部出籠,古云「程咬金三斧」(註)。此時不逃,更待何時,乃趕緊向老師告辭,下車而逃,此時我又想起課文上的最後一句「最智慧的蘇格拉底說:『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註:程咬金,唐開國功臣,曾幫助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力大無窮,善使板斧,當年英雄好漢,鮮能逃過他的三次大斧,如果有人能招架得住,他會見機退下來,讓其他大將如秦瓊(字叔寶)或尉遲恭(字敬德)來應付,俗稱「程咬金三斧」。

亂丟東西

我每次開車看到前面車子忽然從窗內飛出一團紙屑、一塊煙蒂,或者是車門乍開司機向外吐了一口痰,或一口檳榔汁時,我就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在美國的一段往事。一九七○年,我自台大醫院赴美國費城(Philadelphia)進修,費城為賓夕凡尼亞州(Pennsylvania)的第一大都市,但不是州會,州政府所在地是在中部的哈里斯堡(Harrisburg)。當時我帶了一本國際駕照去,想換成賓州的駕照;賓州規定較為簡單,只要到當地監理處(Department of MotorVehicle)接受口試即可,不像其他州須從頭筆試、路試。記得口試時我硬著頭皮在兩位年輕的州警面前,以不流利的英語,支支吾吾地回答他們的問題,當他們問到:「亂丟東西(Littering)應罰款多少錢?」時,我不禁楞在那裡,因為這個問題在我國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在外國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違規,事實上,罰款的多寡亦視不同的場所而異,高速公路上罰款最重,街道小巷則較輕。當時,我既不能以我國的情形為藉口,也不能以「不知道」來回答,靈機一動,我乃正襟危坐,勃然正色說:「我乃堂堂一醫師,根本不會做出『亂丟東西』的事情,我真的需要知道罰款多少嗎?」,兩位州警聽了我的回答後,不禁肅然起敬,互相交換了眼色後,即宣佈我通過了這項口試。數天後,我就接到我第一張美國駕照。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敢亂丟東西,以免食言而肥。

關車門的藝術

我每次從收音機聽到有人乘坐計程車而把東西如現金、旅行支票,或護照遺忘在車上時,我就會想:「這些人真不懂關車門的藝術」。關車門還有藝術嗎?事實上,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藝術在。關車門當然也有。一般人下車關門時都是頭也不回,連看都不看,就以左手用力「砰」的一聲把門關上,揚長而去,這樣很容易把東西遺忘在車上,如果是在自己的車子上,當然沒有關係,因為司機等一下就會替老闆拿進去。如果是在計程車上,就有丟掉的可能。關車門的動作,本身就是反映你內心對司機的心態。如果開車的人,正好是你的上司或親友,請問你好意思用力關門,掉頭而去嗎?你一定會轉身用右手輕輕把門關上,並且行禮道謝。如果開車的人是你所雇用的司機,你用力關門,只是表現出老闆對下人的一種威風而已,也沒有什麼特別用意;但是計程車司機既不是你的親友,也不是你的下人,而你也不回頭看一下就以左手用力關門,乃是把他當做你的司機看待(至少在乘坐計程車的這段時間內)。這種心態,認真講起來是不大對的,因為計程車是一種服務業,我們理應對服務我們的司機先生心懷感謝才對,下車時也就會轉身以右手或左手輕輕關上車門,此時如果有東西還沒有拿出來,也會看到,這樣就不會發生「丟掉東西」的不幸事件。

人生六十就要開始

張群(字岳軍)先生曾說人生七十才開始。張岳公活到百歲,回頭來講人生,當然有資格可以講這種話。但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就是現在醫學發達,國人的平均壽命,男性只有七十四、五歲、女性也不過七十八、九歲左右而已。如果人生七十才開始的話,未免有點時間稍遲。再說那些七十歲以上的人,大多不是身體虛弱、行動不便,就是高血壓、動脈硬化,真不知如何開始呢!人生七十才開始,究竟要開始什麼?開始創業嗎?還是開始享受呢?開始享受,已嫌來日不多,何況創業呢?人的一生辛苦過了七十年,還要創什麼業,這不是很智慧的做法吧!我認為人生六十就要開始,六十是一甲子,俗稱還曆,也就是六十歲後應從頭開始另一個境界。積六十年的智慧與經驗,一個人應該在六十歲的時候重新規劃自己的將來,以前所作未必盡如己意,迫於很多因素自己不能暢所欲為,想要去旅遊迫於沒時間,想要讀書又迫於公務繁忙。一生為名為利而辛苦,不知人生為何?古時蘧伯玉說「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所以年過六十,應知五十九年之非。 我認為六十歲後應該開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譬如讀書、旅遊、修心、養性。行有餘力就應該熱心公益、回饋社會,獨善其身、也兼善天下。禮記禮運篇孔子論大同說:「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也就說一個人出錢出力,不必一定要處處為己。如果所有的人能夠在六十歲後規劃自己的第二春,做到以上所說的,對個人而言,則是不虛此生;對社會而言,則是促進大同世界,乃至天下太平。

女人之美在於德

真正美麗的女人並不多,但是幾乎所有的女人都可以說是漂亮或俏麗。女人的容貌儘管如何好看,還是經不起歲月的流逝。年紀大了,就要比氣質了,氣質的培養最難,非有數代的積德為善或讀書人的家世不為功。一個女人如果心地善良有婦德,自然會讓人覺得美麗,所謂「相由心造」這個道理,是很多人沒有去領悟到的。古時魏朝有個叫許允的官吏,他娶到阮衛尉(阮共,官封衛尉卿)的女兒,洞房花燭夜,掀開頭蓋,方才發覺新婦奇醜無比(古時沒有相親),非常不高興,就奔出大廳,不想回房。剛好他的好友桓範來訪,桓範就說:「阮家敢將醜女嫁給你,其中必有特別用意,決非亂來,你最好回房看看,再作決定」。在房內的新婦聽婢女說訪客是桓範,就安心的說:「桓郎一定會勸他回房的」。許允果然回房,看到新婦還是受不了,決定出去,新婦覺得他此次出去,將不會再回房,就抓住許允的袖子,許允說:「婦有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卿有其幾?」新婦說:「我缺少的只是容貌而己,但是士有百行,君有多少?」,許允說:「皆備」。新婦說:「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許允感到非常慚愧,遂相敬重,成為一對恩愛夫妻。男人喜歡娶美麗的女人為妻,乃人之常情,自古皆然,何況許允的新婦奇醜,自然不能太責怪許允了。但是有智慧有道德的女子,則更為男子所敬愛。娶妻重德不重容,乃是中國人高人一等的智慧,自非空談而已;三國時代諸葛孔明也娶醜婦,自有其道理在。一個男子如果能娶到賢慧又美麗的女子,乃是三生修來。今日男女平等,女子嫁人也應重德不重容,才不會所適非人。吾聞美婦悅目,賢妻悅心,一切端看自己的智慧與造化了。

『墨池記』讀後感

墨池記為宋朝名臣大文學家曾鞏(1019-1083)所寫。曾鞏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與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同年(同一年考上進士,不分年齡,皆稱同年),其座師(那一年的主考官)為大文學家歐陽修。同時上榜者尚有蘇東坡之弟蘇轍(字子由)。 墨池,在江西臨川縣,相傳為東晉王羲之練習書法時,洗筆、洗硯的地方,久之,池水盡黑,後人稱為墨池。中國歷史上,練習書法到池水變黑的典故,首推東漢時的張芝(字伯英,善草書,後人尊為草聖)。王羲之仰慕張芝,所以也學他一樣“臨池學書,池水盡墨”。由於王羲之比較有名,而且臨池學書的地方比較可考,墨池遂成為後人瞻仰的勝地。我們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書法最好的,首推王羲之。大家甚至認為他為天才,其「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等最為後世所推崇。唐太宗李世民死時,甚至把「蘭亭集序」真本殉葬昭陵。其實,王羲之的書法是到晚年,才登峰造極的。虞和的《論書表》說:『羲之的書法,開始時並沒什麼特別,尚且不能勝過庾翼、郄惜兩位書法家,直到晚年,方才造就到極致。王羲之曾經寫章草答覆庾亮(與陶侃同時的大臣),庾亮把它給其弟庾翼看。庾翼為之嘆服,就寫信給王羲之說:「我以前有張伯英的章草十張,過江(長江也。西晉首都為洛陽,東晉建都於南京)時丟掉了,常常痛惜妙迹永絕,現在看到足下給家兄的書信,煥若神明,頓還舊觀」為之讚嘆不已。』最後曾鞏說:「王羲之之能有所成就,亦是他以精力自致的,不是天生的。所以做學問的人應該努力不懈才對,更何況那些想要深造道德的人,更要長時間努力不懈啊!」日本最有名的書法家,叫小野道風(生於西元894年,中國唐朝時)他的書法,師承藤原伊衡,依然學習晉唐書風,而且深受王羲之的影響。他年輕時,常苦於自己書法不能精進。有一個下大雨的午後,他散步到溪邊,看到一隻青蛙,想跳到一柳樹上去捕捉昆蟲,經過上百次的失敗才成功。小野道風方才頓悟到,學書法不是一蹴可及的,非長期間,持之以恆,不斷的努力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這樣小野道風終於成為日本最有名的大書法家。讀到古時二位登峰造極的大書法家的故事,始信學貴專精、有恆之不誣也。我一生懶惰成性,可以拖到明天的事,今天絕對不會去完成,至今一無所成,深感慚愧。所以我常在年輕人面前吟誦宋朝理學大師朱熹的『勸學詩』,來勉勵他們。詩曰:「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